









参观曹渭仁(曹sir)在元朗牛潭尾的农场,他鉅细无遗地介绍农场的一草一木一尾鱼,是如何种出来、养起来。
曾在廉政公署工作37年的他,过去统筹调查毛玉萍案、公营房屋短桩案及陈裘大涉嫌受贿案等,退休前位至首席调查主任。他不讳言,人生上半场揸笔,下半场揸锄头,过的完全是退休前没计划过的生活,而且下半场较上半场还要忙碌。
从调查案件的「神探」变身农夫,大家都好奇曹渭仁退休后为何会选择经营农场?
怀疑「土地永续」概念 耕田试真假「这是乱打乱撞得来的结果!退休前完全没有想过这计划,搞到现在比退休前更忙。」曹sir说,他原本计划当品酒师,并取得品酒证书,即使现在那幺忙,每星期他仍抽两三晚教wine tasting。「我本身好饮好食嘛。当时(退休前)品酒是一个潮流,教品酒也可给我一点口袋钱。每个月的收入又够我买酒,有什幺好得过别人交学费请我饮酒?而我又可接触到一班年轻学生,这是最大得着。」既然品酒已经可以让他逍遥享受退休生活,为何又自寻烦恼去耕田?
「其实经营农场的初心是……我原本对有机耕种可改善生态环境,抱半信半疑态度,虽然许多书本上的知识告诉我,耕种可以令土地永续。现在经营农场6年多,我可以证实这个说法!因为泥土会更肥沃,土地得以永续,我们也更健康!」是好奇,也源于一种求真态度,令他「洗湿个头」。最开始时他在家中花园种植,然后参加了绿田园的耕种班,再后来更到台湾彰化明道大学的修习农业。
改良「鱼菜共生」 减成本更环保曹sir的农场,大半种植农作物,约四分一位置属鱼场,饲养宝石鱼。「农场以『鱼菜共生』概念营运。香港大部分以『鱼菜共生』概念所种的是水耕菜,但我农场的菜是从泥土种出来的。」曹sir到台湾的大学学习务农,印象最深刻的是「土地永续」的概念。「我的农场有鱼池,于是将本是以水耕为本的『鱼菜共生』加以改良,用鱼池的水去灌溉土壤,这样更能善用水资源,较环保,也可减低农场的营运成本。」
他在2015年经营本地优质鱼场,专门饲养宝石鱼。经营本地「优质鱼场」需投放大量资源,「要跟渔护署注册,要验水质啦!对引入的鱼粮也有限制,还有电费、人工等……」成本之高,有数得计,但回报却不稳定。
访问当天,他说起鱼塘裏有一两条反肚的鱼,「前天晚上,给鱼塘供氧的气泵突然行慢了,第二天,过百条鱼便反肚了」。那就不难明白养鱼成本,为何较种菜高。不过,他们以前曾经试过将死掉的鱼,埋在一棵蕉树附近,一年多以来,蕉树似乎长得比往日更丰盛。这也就体现到鱼菜共生能减少浪费的好处。
「始终市场上的内地鱼太便宜了。而本地优质鱼类销售的渠道亦有限。你在街市有看到卖宝石鱼吗?」本地饲养的优质鱼类,一般在较高档的超级市场出售。现时曹sir农场的作物,主要依靠网上平台销售。
我们在农场逛了一圈,看到约30至40款不同农作物。曹sir细心介绍,由种植肥料开始,植物的幼苗、品种,到灌水系统、种植需注要事项,如数家珍,其知识之丰富,令人难以想像他是人生下半场才开始务农生涯。听他谈到种植,除了上学,有更多知识是边自学边实践得来。「我的求知慾很强,做每一件事,如煮餸,我都锺意钻研。细个屋企开茶餐厅的,所以我识整麵包、煮饭、冲奶茶咖啡。」
中二辍学 半工读完成两个硕士见他知识庞杂,好奇问曹sir以前毕业自哪大学哪个学系?「我读好少书咋。」记者心想:「你咁谦㗎……」
「我读到中二无书读了。」记者听后有点错愕。「1968年,那时屋企的茶餐厅结业,67暴动后……我是家中长子,要出来打工。中二之后去读夜校。1973年中学毕业,1974年加入廉政公署,一做37年。廉署1974年2月成立,我6月入职。由最低级做起,退休时是首席调查主任。」曹sir谦称,自己的学历算是「野鸡」出身,意指不是从主流正规教育向上。不过,他退休前,以半工读完成了两个本地大学硕士,一是香港大学公共行政学硕士(踏入政府部门管理高层的门槛);一是在理工大学的酒店及旅游业管理硕士!「那时太太话过我:『你想开茶餐厅其实唔使去读硕士吓嘛?』」他倒是想认识相关行业的朋友。而现时与他经营「养虫」生意的partner,正是当时的同学。
挑战新事物 每天「自我完善」虽则错愕,却又忽然明白,曹sir那口若悬河又不囿于框框的知识,从何而来。「以前查案,处理社会上的问题,会遇到困难,压力也大。尤其是遇到一些公众敏感的案件。查案是好闷的过程,并非刺激的事。」大家别将电视剧剧情当成现实。「那时的生活圈子,跟现在是两个世界。以前接触的是公司高层;现在接触的是农友、客人。以前我不懂整水喉,现在我要整水喉;以前我不会拗铁枝,现在要拗铁枝;现在要识耕田,才能给工友讲解……」
两个世界,哪个较快乐?「两个世界都开心,视乎你如何看啦。现在的生活令我明白,不用追求很多财富、地方,也可以满足快乐的。人的基本需要不过三餐一宿,不需要极度丰富的物质生活。所以真正想告诉小朋友,不要浪费,要努力工作,多劳多得。这世界不可能一蹴而就,需要按部就班的。」
「人生下半场,我现在做的事情是在人生上半场时想也没想过的、完全不懂的。所以,现在每一天我都面对新挑战,增长知识。」曹sir自言以前的工作,精神压力非常大。「现在的压力主要来自:『我如何去种好一棵菜?如何去养好一条鱼?』即我应该如何去做好一件自己锺意的事,是一种『自我完善』。」他举例说明,「如以前我唔识孵鱼,现在我识替鱼接生!以前唔识『养虫』,但现在懂了。」现在的满足感来自接触及学习新事物,更重要的是对社会、朋友带来益处。
文:蔡琇莹编辑:梁小玲电邮:feature@mingpao.com
RELATED- 新搞作:养黑水虻 盼肥料鱼粮兼得